《吕氏春秋·慎行》中写道:“君子计行虑义,小人计行其利,乃不利。有知不利之利者,则可与言理矣!”意思是说,君子谋划行动时考虑的是道义,小人谋划行动时谋求的是利益,结果反而
梅不遇寒花不香,人不磨砺不成器。北宋学者张载在《西铭》中写下“贫贱忧戚,庸玉汝于成也”,意在告诫世人,凡能成就事业的人,都拥有一番与磨难顽强抗争的经历。
要之,《丰川家训》既以德性贯穿和统领立身、治家和为官,又各具原则和规范;既有一般家训训导后代立身处世、祈求家祚永恒的共同性质,又有关中大儒崇尚礼教、重视气节的独特属性,对
中国文化轴心时代的春秋战国,儒墨同显,一致百虑,对立互补,相反相成。墨子先学儒,后觉察儒学缺点,自创墨学,非儒反儒,补充改造儒学,提出兼爱等人文学的重要原理。墨子肯定孔学
明代清官于谦《入京》诗云:“绢帕麻菇与线香,本资民用反为殃。清风两袖朝天去,免得闾阎话短长!”这首诗影响深远,成语“两袖清风”即源于此。值得注意的是,长期以来,人们对诗中
《吕氏乡约》也称《蓝田乡约》,由陕西蓝田的吕大钧兄弟于北宋神宗熙宁九年(1076年)制定并在当地推行。该乡约对村民道德行为规范和乡村治理模式都产生了重大影响。
清朝施有奎《钱南园先生像赞》中写道“身致富贵,躬守清贫。亦严履蹈,不苟笑嚬(意为皱眉)。正色立朝,遇事直陈。戆章每上,权杵怒嗔。公不为动,中心安仁。”其所赞颂的人物是乾隆
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记载,孙武带着自己整理的兵法拜见吴王阖庐,吴王为试验兵法效果,召集百余名宫女,请孙武指挥演练。孙武“三令五申之”,不料宫女们却视号令为儿戏,哄堂大笑
于谦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着名清官,不仅以救国功绩留名青史,其廉政思想亦传之后世,给人启迪。“两袖清风”一词就是从他的诗中流传开来的。近日读到于谦一首廉诗,风格质朴,用语恳切
“八月桂花遍地开,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,张灯又结彩呀,张灯又结彩呀,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……”这首《八月桂花遍地开》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诞生于大别山区的革命历史歌曲,最初是为
笔者近来翻阅志书,看到一则“却金亭”的记载,有所触动,遂查阅资料,发现明朝以来,多地曾建有却金亭,背后皆关联着古代官员却金守廉的故事。今撷取几则,以飨读者。
《旧唐书·卢怀慎传》记载:“开元三年,迁黄门监。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,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,每事皆推让之,时人谓之伴食宰相。”唐代官员卢怀慎开元三年升黄门监,与紫微令
一代大儒韩愈曾说:“古之学者必有师。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。”中国自古有尊师重教的传统,由古人祭祀“天地君亲师”,便可看出师者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。师者不仅传授文化知识,
书斋,从来是读书人寄情寓志、安顿灵魂的地方,单看那言极简意极深的“斋号”,其个性、志趣、人生态度与精神追求便往往尽在其中。
胡华先(1908年—1984年),江西瑞昌武蛟乡人。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历任瑞昌码头区农业生产互助组组长、武蛟大桥村党支部书记、大桥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、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特邀研究
清代江苏丹徒人严保庸,字伯常,号问樵,道光九年(1829年)进士,十三年(1833年)授山东栖霞知县。
“少小离乡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。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。”
江山代有人才出,然而人才的出现还需要伯乐去赏识、挖掘、推荐,为其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。
杨匏安,1896年11月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南屏乡(今属珠海市)。
在江西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,珍藏着一双与众不同的草鞋。这双草鞋编得细密、周正,不但有鞋底,还编出了鞋帮,编鞋子用的不是粗粝的稻草,而是柔软细密的黄麻,黄麻里还细心
清代中晚期,曾出现过这样一位个性独特的清官廉吏:生活上节俭朴素,“自为翰林,布衣脱粟,后常不改”;对待事业公正严明,历任礼、吏、工、户部尚书等要职,位高权重,刚正不阿,不
夕阳投云,朝阳腾海,任由岁月悠悠,志士诉不完家国,江山出不尽英雄。
苏州东山莫厘王氏是明清时期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科举官宦世家,近代以来又成为科教名门。这一切与其重教读书的家风密不可分。
在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收藏的珍贵文物中,有这样一张泛黄的老照片。照片上,一家三口精神饱满,左侧是年轻英俊的父亲,右侧是靓丽可人的母亲,二人呵护着天真无邪的孩子。不
谢觉哉是着名的“延安五老”之一,被人们尊称为谢老。新中国成立后,曾任内务部部长、最高人民法院院长、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。虽身居高位,但谢老从不以元老自居,而是严格要求配偶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