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周钟岳先生的生活、工作和学习是紧张而有次序的。早起,没有午休和星期天全休时间。作为教育官员和学贯中西的学者,他仍然安排了不少读书学习的时间。尤其重在学习外语、中外政治和教

        南宋文学家洪迈十岁的时候,路过衢州白沙渡,在岸上酒店破墙上看到一首《油污衣》诗,诗云:“一点清油污白衣,斑斑驳驳使人疑。纵饶洗遍千江水,争似当初不污时。”洪迈当时深有感触

        在传统文化中,墨子“义”的思想对后人的道德观念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,“义”已成为个人修养的重要内容。无论身处何时何地,我们都应坚守心中的“义”,处理好“义”与“利”的关

        红军部队在长征中长途跋涉、连续作战,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,所到之处仍自觉地将纪律视为“铁规”,遵守纪律没有特权,执行纪律没有例外,充分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。

        1935年8月底,红军长征走出草地,决定休整几天。趁这个机会,总部机关的党组织进行了一次整顿,改选了支部,随后各党小组又选举了新的小组长。正是由于对纪律的严格遵守、周恩来的模

        清乾隆二十二年(公元1757年),东川府城西门外,新落成的“义公祠”挂满红绸,在阳光下更显气势恢宏,祠堂前的官民士绅拱手作揖,恳请知府义宁义大人为匾额题字。

        蔡锷(1882~1916),字松坡,湖南邵阳人,清末着名革命家。他两次赴日本学习军事,归国后,奉命在江西、湖南、广西等地训练新军。1911年初调云南,任新军协统。武昌起义爆发后,10月3

        钱沣(1740~1795),字东注,号南园。昆明人。乾隆三十六年(1771)进士,历任翰林院编修、监察御史、湖南学政、通政司副使、江南道监察御史、吏部尚书、协办大学士等。他是清代着名

        在滇黔公路贵州盘县与云南富源县交界处,有一座题为“滇南胜境”的古牌坊。牌坊一隅立有一块《鬻琴碑》。从清朝康熙年间算起,风雨数百年,这块古碑却先后三次树立、重修。因为,它镌

        宋人张邦基着有《墨庄漫录》十卷,多记文人逸闻趣事,张邦基很欣赏苏东坡,书中与东坡有关的故事就有二十多则,其中一则讲的是东坡巧拒请托的故事。这则故事不仅能让人领略到东坡的幽

        在太史公司马迁《史记》所载人物列传七十篇中,有一篇对我们今天极有启发意义的人物类传,这篇文章就是全文仅有一千二百余字的《循吏列传》,全文记述的人物也只有五个:孙叔敖、子产

        王元翰,字伯举,明朝云南宁州(今属华宁县)人。元翰从小就“耻为凡儿”,很有正义感。 他十四岁考中秀才,在地方官学读书时,每遇到老生常谈、龌龊无聊的章句,就私下耻笑。每当感

        清朝雍正八年(1730年),滇东北土司联合反清的“庚戌之变”在云贵总督鄂尔泰一万官兵的穷追严剿下终于平息,清政府在滇东北艰难推行长达五年的“改土归流”彻底实现。

        萧崇业, 字允修, 生在云南蒙自县新安所一个普通军卫之家。隆庆五年(1571),崇业考中进士和庶吉士。万历元年(1573),官拜“兵科都给事中”,成为一名正直敢为的言谏监察官。其

        刁诈胁不动,财利惑不动,权豪撼不动。这“三不动”是明朝滇籍言谏监察官杨南金的为官准则。他是古代滇籍言谏监察官杰出的代表之一。

        据《史记》《隋书》等汉魏以来国家“正史”记载,从西汉开始,特别是东汉王朝,奉命治理包括云南在内的所谓“西南夷”地区的地方官中涌现出不少清官廉吏。他们无疑是云南正式进入国家

        党的十八大以来,人们欣喜地看到,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正加快推进,党中央对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进行了更加明确的部署。2013年11月9~12日,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

        党的十四大后,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实践中,我国反腐败机构得到进一步强化,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战略地位、工作格局进一步明确,法制化、制度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,初

        1978年,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纠正了“左”的错误,结束了纪检工作徘徊不前的局面。1993年党的纪律检查部门与行政监察部门合署办公,这一期间,我国纪检、监察工作彻底结束了“文革

        从1957年“反右”运动到十年“文革”,全国监察制度和工作发生了一系列前所 未有的变化。包括云南在内的纪检监察工作,也在挫折、调整、摧残、复苏的曲折历史中,艰难地徘徊前行。

       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,中国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就在思考廉政问题。所以,新中国刚一建立,政治廉洁就不再是一种思想和希望,而是实实在在地被提上了议事日程。

        鸦片战争之后,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和西学东渐浪潮的冲击,包括监察制度在内的政治制度开始发生质变。

        元朝在云南设立“行中书省”,简称“行省”或“省”。它是全国统一的地方第一级行政机构。行省之下的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,则委任当地民族头领为“土官”,开始实行土司制度。同时,又

        和汉魏一样,唐宋王朝立有包括“吏治”在内的成文法典、法规。所以,凡属中原王朝所管控的云南官吏都必须遵循有关制度。

        先秦的云南生存着种类繁多的部落或族群,其廉政制度究竟如何,目前尚无文字可考。但众多民族学调查和研究表明,其社会组织和权力运作,主要靠习惯法和道德制约。